“登堂入室”的别样解析
登堂入室,堂、室:古代宫室,前面是堂,后面是室。登上厅堂,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,达到很高的水平。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春秋时期,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,喜欢弹瑟,不爱读书,经孔子开导后他决定认真读书与弹瑟。但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,孔子于是表扬并纠正他:“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,但尚未进入内室,已经有一定成就,但没到最高境界。”
中国古代的客厅,称为厅堂,一般是住宅中最为宽敞的空间,正对门庭、高大敞亮的建筑开间。古代正规住宅多为堂室结构,堂与室相连,建在同一个台基上,都在居室建筑的中轴线上。堂在前,室在后,然而由堂进入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必须先登堂阶。
一般情况下,主人地位越高,堂基就越大,登堂的台阶就越高,但堂只是“男治外事”的地方,所以“登堂”比喻一般水平;而室则是主人起居的私密之地,非一般人能入,故“入室”比喻最高境界。我国古代的厅堂集多种功能用途于一体,为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,举行供奉祖先、祭祀神灵、喜庆活动、会见宾朋、长幼教谕等多在厅堂中举行。
古代正规的住宅多为堂室结构,堂与室相连,建在同一个台基上,都在居室建筑的中轴线上。堂在前,室在后,堂不住人,是古人行吉凶大礼的地方。堂的后面是室,堂与室有户相通。成语“登堂入室”用来比喻学问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、达到更高的水平,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。
本文提供:陈俊